中国将迎来最大产业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如何积极地为老龄社会的到来做好准备?
每个人都会老去,几乎每个人身边也都会有老年人,可是,“老了,那又怎么样?”在近日上海举行的2017第十届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内养老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与会嘉宾等对于如何理解老龄社会、如何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到来进行了交流与对话。
面对老龄化程度加深,首先迎面而来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老龄社会和老龄生活。“老了”,对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万通集团创始人、御风资本董事长冯仑把退休后的生活,比喻为再做一道人生选择题。他说,这两年,自己一直在思考“老了”这件事。有人把老等同于远离或者退出社会舞台的中心,感到沮丧、悲观,然而,对于老,可以有另一种解读,即它其实意味着一种改变、一种“解放”。比如,当你上班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不自由,当你上学的时候可能会不开心,但老了、退休后,这些世俗世界里的很多约束都没有了,所以,相比而言,老其实更像是一种“解放”。很大程度上,这种“解放”源自于退休后可以更加主动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在这个年龄的人有更多人生阅历,知道自己更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有经验,有时间,通常也有一定的资源、有一定的积蓄。所以,如果换一种思路去看待“老”,看到的可能就不是无奈、寂寞,而是人生中一次快乐的自主的再选择。
不少与会者表示,应对好老龄化,供给端如何发力同样至关重要。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发展老龄经济是一个重要的积极举措。老龄经济的一大特点是以社会代际交换为主导。父母把孩子养大,孩子长大后反过来赡养父母,这是传统的家庭内部的代际交换。而老龄经济与税收、社会保障等一样,是一种以社会代际交换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是一种交换经济、共享经济。因此,要好好思考如何发展老龄经济。对此,有几方面建议:一是要为进入老龄社会做好物质、精神、制度、金融准备;二是要为老龄社会做好平台准备,打造社会代际交换和共享的平台。这需要结合科技发展推动线上服务,也同样需要专业的线下老龄服务和产品。他特别指出,老龄服务的重中之重是长期照护服务,它不是要搞“花团锦簇”,让低龄、健康老年人唱起来、跳起来等,而是要着力发展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长期照护综合性服务。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则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我国的养老产业会有多大呢?他做了一个经济学估算:美国老年人需求的规模占GDP比重达到20%-25%。假如我们把美国作为一个参照系,进行测算可以大致得出中国养老产业的规模。当前,中国GDP总量约为11万亿美元,但中国经济还在以每年6%以上的增速在持续增长,到达2050年我国老龄化高峰时,我国GDP规模将会非常庞大。可以想象,如果这个数字的20%至25%是与老年人的消费有关,那么,这个规模将会是多么庞大。中国将来最大的产业无论如何都是老年人的产业。张军同时也表示,需求规模庞大的另一面,是对供给端的挑战,即谁来为养老产业提供产品或服务。他说,这个测算并不是一个非常精准的计量,而是表现了一种趋势,中国要更好地应对这个趋势,需要做好更多的更充分的准备。
原央视主持人、普雷资本合伙人赵普列举了一组数字:201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1%,预计2027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上升到14%。从健康领域来看,近些年我国疾病人群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慢病人群数量上升。在这个人口的大背景下,康复设备租赁或将成为养老领域中一个新兴的有巨大社会需求的市场。比如,轮椅的租赁、老年人需要的特殊照护床的租赁,等等。
来自我国养老领域的专家学者、业界领军人物近千人与会,论坛由上海亲和宇宙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中国养老产业联盟等主办。
(来源:上观新闻)
上一篇:两办印发意见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
下一篇:房企纷纷进入长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