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布局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高地,抢抓“风口”助大模型一臂之力
为何布局“大模型”?
赋能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业内认为,人工智能通用模型平台化已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主流路线,显著降低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的准入门槛。尤其是作为当前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最成熟的应用,AIGC(利用AI生成内容)已成为数字经济新的引爆点,未来将形成市场规模庞大的数字经济新业态。
这对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北京而言是一大机遇。“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是构筑数字经济新优势的关键窗口期,必须牢牢抓住。”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AIGC赋能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将重构现代服务业的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这对北京保持服务业竞争优势、提升在全球服务网络中的创新引领力意义重大。
人工智能一直是北京的“强项”:北京已摘得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数量、产业集聚能力、专利授权量、揭榜优胜项目数量、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投融资活跃程度等多项“冠军”。同时,对大模型布局较早,百度、智源研究院等领军企业和机构,智谱华章、澜舟科技、名之梦等初创企业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但是,大模型训练需要极大的算力支撑和资金投入,也亟待北京进一步发力,为大模型提供更多支持。”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提升算力?
布局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
近期,文心一言等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陆续亮相。不能回避的是,相对于GPT4.0,这些国产大模型在语义理解、知识储备、回答完整度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一个大模型的崛起绝非偶然,是数据、算力、人才、资金等关键生产要素全面支撑的结果:在数据方面,需要大量开源或专用数据集配合海量多维度的高质量语料数据作为训练数据;在算力方面,需要通用、高性能且软硬适配完备的GPU算力生态体系……
北京如何培土筑基,助国产大模型一臂之力?
“本市鼓励和支持大模型研发团队加快基础大模型的迭代优化,多方面发挥场景优势,推动大模型应用尽早落地。”相关负责人说,针对场景开放不够、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将努力创造优质平台和环境,汇聚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促进技术、资源、场景等多方主体的合作;加大开源数据集支持力度,针对医疗、教育、政务、生产力工具等场景,发布一批高质量开源数据集,降低应用企业创新门槛。
算力供给能力备受关注。据悉,本市将通过锁定一定规模算力资源的形式,重点满足大模型团队训练和初创企业基于大模型行业模型调优的紧迫算力需求;未来还将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提升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算力能力,提高环京地区算力一体化服务能力,形成全国算力网络调度枢纽节点。
如何在生活中落地?
大模型赋能12345接诉即办
要想让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羽翼更加丰满,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创新力量。近日,市经信局等部门启动“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汇聚了算力、数据、模型、应用和投资五类伙伴,全面助力通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将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加快建设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示范区,探索建立可预期、可管理、可操作的稳定监管环境,充分释放创新活力。”相关负责人说。
未来市民生活中能否用到“大模型”?据悉,本市将围绕首都之窗智能问答、在线导办等场景,依托私有化部署的算力集群资源,逐步开展政务服务行业专有模型训练等工作,赋能“12345接诉即办”辅助场景;支持金融机构利用大模型技术打造“全能业务助理”,提升金融从业者的服务半径和服务质量;探索大模型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大脑等城市管理公共平台开放数据接口引入大模型辅助治理。
按照规划,到2025年,北京将基本形成要素齐全、技术领先、生态完备、可有力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格局,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